8月14日,一场万吨级的“芭蕾圆舞曲”在“天下第一关”山海关前极限上演。随着最后一座万吨转体桥精准转体就位,京秦高速遵秦段京哈铁路大桥四座转体桥全部完成转体施工,京秦高速遵秦段关键性施工节点被打通。
京秦高速公路全长约264公里,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“四纵四横一环”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京秦高速遵秦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京哈高速G1公路的并行线,路线全长165.15公里,项目起点是下院寺枢纽互通,途经唐山市遵化、迁西、迁安和秦皇岛市卢龙、抚宁、海港、山海关等地,2023年2月已建成通车。
本次在建的京秦高速遵秦段B10标位于秦皇岛市区,由中交二航局、中铁六局联合施工,主线跨越海港区和山海关区,全长20.41公里。“最后一公里”被打通后,北京前往山海关将更便捷通畅,勾勒“山海相连”的交通新图景,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战略注入全新活力。
京哈铁路大桥位于“天下第一关”山海关前,是项目的核心控制性工程,大桥全长652米,需上跨京哈高铁、津山铁路、龙山联络线3条铁路线共计6股道。为不影响既有铁路正常行车、保证施工安全,大桥共设计有4个转体梁,是河北省在建的最大规模转体工程。4座桥梁总重超4.7万吨,相当于4.7座埃菲尔铁塔重量,且桥下平均每4分钟通过一趟列车,每天约有400趟列车经过,要将4个庞然大物在有限时间窗口内平稳、精确地转动到位。
中铁六局北京公司秦皇岛项目部项目经理冯永浩介绍:“项目技术团队运用BIM+3D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全尺寸数字孪生模型,将梁体、支座、牵引系统等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还原到数字空间,为转体施工的每一步操作提供了毫米级的模拟预演。”
转体过程中,北斗定位系统化身“空中标尺”,通过激光追踪,实时捕捉梁体三维坐标,精度达到±0.5毫米,让这座万吨巨梁在转体过程中的每一丝微小位移都能被精准捕捉。自动连续顶推系统则像一位精准的“操控者”,能够根据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数据,智能调节转体速度,确保巨梁在85度转体过程中始终“稳如泰山”,最终实现“毫米级”精准对接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胡子傲
驰盈策略-股票配资网平台点评-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利率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