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们的焦虑,收割者的狂欢。
“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像中国的孩子一样,玩游戏玩这么痴迷的……100年前别人都说我们中国人是东亚病夫,就是因为鸦片,100年以后的今天,人们躺在床上玩手机的姿势,跟那一模一样。”
骂游戏是一场盛大的进军,王琨是里面的佼佼者。他在全网拥有上千万粉丝,多次在视频中反对游戏,包括上面那段话。这个队伍的背后,跟随着一大批中国家长。他们的共通点之一是,孩子都玩游戏。
这些家长被宽慰,被贬低,被诱惑,也主动成为链条里的一环。机构提出的希望令他们无法拒绝:“还您一个好孩子”。但代价是,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意味着付费和收割——
令家长热血沸腾的线下宣讲会,入场券1000元;帮你与孩子交友的“卧底”老师,普通款12980元,督导款19980元;成为疯狂英语李阳的大弟子、“高级合伙人”,售价18万;戒网瘾的特训学校,半年收费三万;王琨甚至敢于承诺负责孩子的“一生”,包括学业、事业、择偶,最终让你孩子的成功企及岳云鹏、刘翔、周杰伦,前提是39万8。
在“骂游戏”的赛道上,除了最核心的网戒学校,还吸附了众多周边营销方式,包括散落在各平台的网戒短期训练营,骂游戏的“顶流讲师”,以及线上卖课、带货、直播打赏的自媒体创作者。
由于灰黑产的不透明特性,该产业具体规模难以准确统计。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在2017年报道中的测算,全中国网戒学校的市场规模达400亿。2025年,科技媒体“蓝字计划”在此基础上推算,包含网戒学校在内,加上短期训练营、网红讲师等,全产业规模已超700亿。
反对游戏-引发家长焦虑-引导消费,这已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。在这个产业链的终点,也是最需要关注的那群人—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——又得到了什么呢?在以教育为旗号的背后,是口号、动员、欺骗,乃至暴力。
01
400万粉丝,三十九万八的课程
金碧辉煌,9个三层的巨型水晶吊灯照亮了1500平米的会场。尖叫声和欢呼声突然爆发,王琨大步走上舞台,一身蓝紫色中山装,白色运动鞋,他站在舞台中央,脸占满了身后4米高的大屏。
在短视频世界,王琨是目前家庭教育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人。他的账号“琨哥说教育”在单个短视频平台有超400万粉丝,全网则超过千万。你或许不知道王琨,但你肯定听过他关于游戏的言论:
“你们今天给游戏充的每一分钱,都在给国外造子弹,因为大部分游戏都是国外发明的,迷惑中国的孩子,让他们迷上手机,中国一共3亿青少年,有2亿孩子沉迷手机,这样下去,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,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。”
家长们认可他,相信他,崇拜他。现在,他们追随着他来到鄂尔多斯,希望他能唤醒自己的孩子。课程名为“照亮幸福”,为期4天,食宿自理,入场券1000元。能容纳10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。
这趟路程的起点,是王琨短视频主页“咨询|点击咨询王琨老师”的弹窗。点进去,添加微信,很快你会收到线下课程信息,以及费用:1000元。你也可以选择上直播课,课程是免费的,但在直播里,王琨会用超过一半的时间介绍《33天智慧父母(亲子)训练营》,录播视频课程,售价2980元。
除此之外,王琨谈孩子的财商、情商、和智商等的重要性,却几乎不谈游戏,也不会回应网友的互动提问——直播课不会有任何答案和方法论。你还是困惑,王琨老师为什么不聊孩子厌学怎么办?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?助理说:你直接来现场见见他多好呀——如前所述,售价1000。
两次直播课后,该学习群会被解散,交了钱的人会被拉进另一个群组。没有下单的,则不再有人联系。
王琨和他的团队从不会频繁发送消息或催付款,他只吸引真正相信他的人。现在,相信他的家长来到了鄂尔多斯,他们即将迎来更令人难以招架的销售演讲。
王琨看起来40多岁,有点虚胖的圆脑袋,两侧头发花白。他总是保持着一个神情:挑起左眉,嘴角向下压,眉头微蹙,横视台下——一张不容置疑,不容反驳的脸。
“有没有人刷到过我的短视频,或者上过我的课,你收获很大,改变很大的?来台上分享。”
话音刚落,十几个人冲上台去,站成一排。来自吉林松原的一位母亲说,“我儿子12岁,成绩全年级垫底......”
“闭嘴!这是天底下最愚昧的母亲,大庭广众把孩子缺点说出来。说孩子优点!”
这位母亲说了两句孩子曾经的优秀,又拐到了孩子辍学。王琨再次打断她,“你太需要学习了!别说了。”
发言的人来自兰州、四川绵阳、云南普洱、湖北十堰、辽宁营口和鄂尔多斯本地。他们有相同的故事:孩子爱玩游戏、整天玩手机、孩子厌学、辍学。直到他们在短视频遇到了王琨。
一位母亲刚说完自己来自云南的农村便泣不成声。她记得她刷到王琨短视频的日子,3月28日。几乎是趟朝圣之旅,为了见王琨一面,她带着孩子坐超过38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鄂尔多斯。
课程开始前一天,家长们陆陆续续到达。家长们有的住在酒店附近100多块的小旅馆,他们和同一性别的人拼房,这样每人每天仅用支出50多元的房费。也有人住在会场的酒店,单晚房费328元。
王琨「照亮幸福」演讲现场
王琨总是下判断,把“废了”“废物”挂在嘴边。“你可能很有钱,但你的孩子是个废物。”“你再成功,孩子废了,你的人生也是失败的。”“你们最大的悲哀是用尽一切能力培养出了一个废物。”
那什么是“废”了的孩子?在王琨嘴里,稍有不慎,孩子便“废”了:整天玩手机、沉溺在虚拟世界的孩子是“废”的;不会与人交际、社恐的孩子是“废”的;骂父母、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也是“废”的。
王琨一边贬损和打压家长,一边又慷慨地赠出金玉良言。在说话之前他强调:这句话价值百万;这句话价值千万;这五个字价值一个亿;这句话值金子。
这些话并没有太多奥妙。比如“值金子”的那句话是:教练的级别决定选手的表现,圈子决定命运。
这些话为他名为“精英圈”的课程服务。为销售课程,他讲了很多故事。孙悟空和菩提老祖、岳云鹏和郭德纲、刘翔和孙海平、周杰伦和吴宗宪......前者能成功,是因为有后者的教导和引领。只要进入精英圈,王琨承诺,会帮孩子建立资源,负责孩子的学业、事业、择偶、一生,他则会“供ta吃、供ta穿、让ta成功”。
然后他公布了精英圈的价格:39万8。屏幕上有几行字:简单者入、闻道者入、通灵者入,最后一行是放大加粗的蓝色字体:绝不讲价!!!
“愿意交39万8,真心要把孩子交给我,咱们变成一家人的举手!”音乐即时轰鸣,王琨邀请想要报名精英圈的上台,他强调,他只要9个人。
十几个人拉着自己的家人,从座位上弹起来,向台上跑去。助教们紧跟在他们身后也跑了起来。有助教焦急地催促着还未起身的人。
王琨激昂地数着冲上台的人:1!2!3!数到了9!又数到了14!
刚被王琨斥责为“天底下最愚昧”的那位母亲,带着她的儿子和丈夫也站在台上。相较几个小时前的慌乱,她神采奕奕,拿着话筒的样子也像个演说家。“我就是对王老师特别认可,我相信他能改变我的孩子,我的家庭。”
“孩子,你愿意吗?”小男孩腼腆地说,“我愿意!”王琨转向丈夫,“孩子爸爸不同意可不行啊!”男人频频点头。“太棒了!握手!”王琨和他握手,拍拍他们的肩膀,“希望我们变成一家人啊!”
助教带着他们一家下台,引领着他们走出会场门外,那里有一排桌子,上面摆放着二维码和刷卡机。他们像走在红毯上,一家人挽着手,没有显露任何迟疑。
王琨的各种形态:变形金刚王琨、宇航员王琨、菩提老祖版王琨
02
陷入骂游戏的漩涡
在短视频的世界,王琨靠骂游戏获得巨大的关注和流量。而在现实世界,王琨的照亮幸福课程几乎没有提到游戏——尽管家长们都是为此而来。王琨为家长提供各类附带高价的解决方案,其中唯独不包括如何让孩子停止玩游戏。
王琨以及许多与他一样的博主,当然知道游戏并非问题的根源。但他们更加清楚,如果承认许多问题来源于家长自身的错误教育观念,那他们就失去了利润来源。
围绕游戏这件事,王琨和家长的交集并不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,而在于情绪的宣泄。在鄂尔多斯,他唯一一次提到游戏,是讲自己被网暴的经历。在他发表关于游戏的言论后,私信和辱骂纷至沓来,现场大屏PPT快速闪过十几张私信截图,台下气氛紧张,王琨开口:“我告诉大家”,几秒停顿后,他轻飘飘地说,“我啥事儿没有!” 掌声如雷。
“正因为他们骂我,我才知道我做这件事的伟大。他们是蛆,我就是捞蛆人!”欢呼声和掌声再次爆发。
在这个千人会场里,人们的情绪被轻易地调动,家长们一会儿觉得自己和孩子都废了,一会儿相信孩子一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。站在台上高呼的那个人操纵他们的心理,又操纵着他们的手点开付款码。或许已经没有人记得自己为何而来。
实际上,在遇到王琨之前,很多家长已经陷入“骂游戏”带来的情绪漩涡中。你能刷到王琨,就能刷到更多类似的视频,有人敢说游戏是鸦片,就有人敢说游戏是海洛因。家长们只会感到解气,却意识不到,“骂游戏”已经成为了一个内容赛道,博主们发布这类视频,最终的目的是牟利。
短视频平台上,骂游戏因其巨大的流量吸引力,正成为一个产业链。除了王琨这样以此类视频谋取流量的大V,任何普通人,只要你想“起号”、“变现”,都可能会被卷进去。
我在平台上发现了这样一类博主:粉丝不多,几百上千人,视频内容格式统一:横屏,黑底上方用黄色的标题。在他们的主页,视频点赞多为两位数或者三位数,点赞量激增的视频往往是骂游戏:《强烈建议关闭网络游戏》《关闭网络游戏,家长发声》。
一位叫“刘姐”的40多岁的女性博主,粉丝800多人,视频点赞数通常只有20多个,只有一个点赞超过了6400,内容的标题是:《网络游戏:孩子们的精神鸦片》。
视频中刘姐对着镜头念白:尊敬的中央领导你好,我们恳请你采取措施,请企业停止运营网络游戏,无数孩子沉迷游戏而偏离正轨,任凭父母如何劝导,也无济于事。唯有国家层面出手,全面禁止网络游戏,拯救中国下一代。各位家长,你是否也支持这一倡议?
一些骂游戏的博主,使用相同的排版和素材
我刷到了更多的账号:“辉姐”、“四哥自媒体”、“久夏”、“苒苒短视频”、“星星讲故事”、“暖阳自媒体”等等。他们的视频主页上有相同的“短视频变现”和“创业”的字眼。他们都在主页店铺销售商品,比如9.9元的厨房纸巾,5.9元的抹布,还有人卖手机支架、自拍杆、《直播短视频图文带货指南》。
我意识到这背后可能存在推手。我联系到了“辉姐”,她向我介绍了她的老师,小伍哥。
小伍哥是美颜过度的中年男性,账号粉丝约有40万,橱窗卖的是一样的产品:手机支架、散热器、自拍杆等,以及《直播短视频图文带货指南》。
在直播间消费后,我进入了小伍哥的下单群。群里,他会发布一些视频剪辑教程,同时每天至少发布3条视频素材和文案。我进群的第一天,他发布的视频素材里就有“强烈要求关闭网络游戏”。
小伍哥有至少7个下单群,至少有2000位粉丝。他们每天对照着“小伍哥”发的视频录制视频并在群里打卡,《关闭网络游戏,家长发声》的视频一遍又一遍地在群里出现,被模仿,被制造,被传播。
03
孩子是不会发现的
在《关闭网络游戏,家长发声》的视频下,有人评论:
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,它会不会造成近视,会不会让人上瘾,我们只是需要一个背锅侠,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、学校教育失效的东西。它现在叫游戏,之前是早恋,是偶像,更早之前是武侠小说。
但家长们同样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家庭教育成功,他们病急乱投医,在平台上搜索拯救孩子的办法,从一个视频转移到另一个视频。那些声称网络游戏是一切罪魁祸首的视频说中了他们的心声,最能得到他们的认可。他们在评论区留言大拇指,留言“必须铲除网络游戏”,留言“救救中国的孩子”。焦虑被卷起,有人情真意切地倾诉自己的经历,问网友到底应该怎么办。
一些家庭教育机构在流量里打捞着这样的家长。他们向家长兜售教育理念,贩卖课程。家长们满怀期待地投入金钱,却因此把孩子推得更远。
程峰就是这样一位家长。程峰是陕西商洛人,在西安做贴地砖的工作。他的儿子15岁,在老家村里的中学读书,即将中考。考试在即,孩子却呆在家里不愿上学,“成天待在家里看手机”。
今年4月底,工作结束后的晚上,程峰在短视频上搜索“孩子厌学怎么办”,看到一个叫“快乐家庭教育”的账号,短视频里的主讲人是涂磊——《非你莫属》、《爱情保卫战》等节目的主持人。在视频中他的身份是“家庭教育家,涂老师”。
视频主题大多是孩子厌学,忧郁,叛逆等,主页中占比最多、点赞量和互动量最高的主题是骂游戏。
涂磊在视频中说:手机游戏像精神鸦片,比毒品还可怕......影响孩子的脑袋,让他们停止思考,记忆力变差,注意力也变得不集中,对家长大吼大叫......你家有这样的孩子吗?留言7,我来告诉你怎么做。
程峰在涂老师的视频下留言“7”。很快,【快乐家庭教育】的丁老师私信了他,添加他的微信,把他拉入群聊“【九州金榜201期】父母课堂”。
与程峰一样迫切想要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家长,大多会在得到答案前,被拉进某个群聊,然后收到一份报价。程峰收到的报价是:普通老师12980元,督导导师19980元。
这项服务名叫“隐形链接”。专家在知晓孩子基本信息后,变成“卧底”,在互联网上用假身份和孩子交友,再把刺探到的信息同步给家长,进而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声,缓和亲子关系。机构声称这种方法可以解决青少年的三类“问题”:沉迷游戏,抑郁,焦虑。
在微信群里,一些看似是家长的账号发布对机构老师的感谢,用语夸张:“说实话老师比我爱人还懂我”,“确实是很有实力的大机构”,“课听到最后,感觉找到了依靠”,然后纷纷晒出合同签字页和付款证明。他们似乎并不担心自己被怀疑为“托儿”,每当有新人进群,同样的账号、同样的内容就会重复出现一次。
“隐形链接”是否有效,从某投诉APP上关于该公司的投诉中可见端倪。购买了该服务的家长投诉“隐形链接”服务时长严重缩水,仅持续一个月中止(宣传为63天),且以“保护未成年人隐私”为由拒绝给家长披露服务内容与时长。
家长们在投诉贴里写道:“孩子仍然抑郁厌学”、“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,一点都没有变好”,“他们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帮孩子戒掉网瘾,叫我和孩子一起打游戏、一起吃垃圾食品,叫我接纳孩子的一切不良的习惯,说这样才是爱孩子……我按他们的方式“爱”孩子,孩子天天在家跟我要钱充游戏,不给就大吼大叫,后面干脆连学校也不去了……”
程峰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父亲。他知道孩子的班级,知道他擅长英语,知道他在300多人的初三学生中成绩排名前20。可他不知道儿子在学校里做什么,在手机上做什么。他试图找到儿子厌学的原因。他停工,在老家呆了两个星期,劝说儿子把心里想的说出来。他得到的是沉默。
他偷看儿子使用过的手机,关注了儿子的短视频平台账号,发现他是一个群组的群主,他进入群,“群里净是些学习差的、没有上进心的同学”。他去学校找班主任,要求把儿子调到成绩更好的同学的宿舍,班主任照做了。他也因此被孩子拉黑,再也看不到他网络上的动态。
“如果孩子发现了怎么办?”程峰问机构的老师。
“只要家长对孩子保密,孩子是不会发现的。这您只要配合老师,其他的交给我们就可以。”
程峰没有购买课程,因为觉得过于昂贵,“5000块钱还可以接受。打工挣钱确实不容易。”何况“还给他一部手机成天让他去聊天。”程峰没有再回复老师,但他同样也在犹豫,老师在电话里说的话他记得:“你别把孩子耽误了”——这正是程峰最恐惧的。
04
耽误的恰恰是孩子
除了“手机游戏像精神鸦片,比毒品还可怕”,程峰还刷到过另一种更具冲击力的视频——
一些16、17岁的孩子,同样的苍白,极瘦,邋遢,留一头油腻的长发,盖住了脸,胡子拉碴,指甲很长,穿着拖鞋和长袖T恤,蜷缩在被窝里玩手机。然后救星来了,几位穿着迷彩服、表情坚毅的教官,驱车几千公里来到求助家庭,掀开被子,劝说孩子走出家门,但因长期待在家里没运动,孩子腿部肌肉萎缩,已经不能正常行走了,两个教官只好架着孩子的胳膊,把他扛拖出家门。
发布此类视频的账户通常名字叫“X教官”,目的是为一些主打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的训练营引流。他们发布的视频有相同的套路——妖魔化网瘾孩子,然后扮演拯救者,先让家长恐惧,再向他们展示训练营的效果,最终诱导家长交钱报名。
但这些视频的真实性存疑。刷完训练营的全部视频后,我发现同一个孩子反复出现。有时他扮演“网瘾少年”,有时他剃成寸头,剪掉指甲,换上军绿色迷彩服扮演同学,正友善地帮助另一个刚来学校的“网瘾少年”。
程峰也曾给儿子报名了在西安的夏季训练营,3个星期,21天,5000元。训练营统一起床洗漱,打扫卫生,白天进行体能训练,在日头下操练,晚上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,结束后再统一睡觉。
至于效果,“没有变化。还是以前懒惰的习惯,起不来床。”程峰觉得惋惜,可惜,怨气总要发泄,他对儿子说:“你是钱花了,啥也没学下。”
尽管杨永信的临沂网戒中心和豫章书院都已经关停,但类似的戒网瘾训练营依然存在。这些机构往往打着“国学教育”“行为矫正”“感恩教育”等旗号,吸引家长将孩子送入其中。这些训练营在手段上变得更加隐蔽,不再直接使用电击或极端体罚,但其运作模式仍然包含高强度的体能训练、心理胁迫、情感操控。例如2022年,武汉的榕泉学校被曝光存在严重的体罚和猥亵事件。
戒网瘾学校的真实生活是什么?被送去训练营的孩子会遭遇什么?亲子关系会变好吗,还是更差?曾经进入过特训学校戒网瘾的贝贝向我讲述了他的经历。
2016年,贝贝15岁,在某沿海城市最好的私立中学读初二。他常在晚上头痛,往往持续一整夜。妈妈带着他求医,被确诊抑郁症。贝贝休学了。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看电影、看书、也打游戏。偏头痛在持续,晚上睡不着的时候,他就下楼遛弯,有时候也去黑网吧。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是“网瘾”,他们用一种令他极其难堪的方式找他:报警。警察冲进网吧,来势汹汹地堵住楼梯,拔掉电源,电脑黑屏了,他被押回父母身边。
然后有一天,妈妈问贝贝:有个学校学国学?想不想去?
2016年6月23日,妈妈带着他在南昌旅游。逛完庐山后,一辆黑色的车来接他们,妈妈说这是宾馆的服务车。车越行驶越偏僻,停在了一个古色古香、看起来像苏州园林的地方。他从左边下车,妈妈从右边下车,下车了一转头,贝贝发现妈妈没了。
贝贝被送进了豫章书院。七年后,2023年,“豫章书院案”一审宣判:法院认为,书院负责人吴军豹等人在办学过程中,非法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,其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,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、禁止从事教育相关职业五年。
当时,贝贝还不知道自己会经历什么。他被收走手机。他喊叫、反抗、拨打110。却被摁在地上,反手铐住,被带去了“小黑屋”。里面5平方米大小,有一桶水、一个喝水的软塑料水杯、一个用于解决大小便的盆。他被铐着,脱去所有衣物。
第二天早上,凑着微弱的光线,贝贝看清地上有蜈蚣和老鼠洞,混合着排泄物和污水。他走来走去,喊叫,“有人吗?”“让我给我妈打个电话”。没有人回应,有人扔进来一条短裤,告诉他这是学校。
从不可置信、愤怒、到渐渐绝望,“小黑屋”里,贝贝待了七天。
学校里有摄像头,贝贝的妈妈可以随时监控贝贝的表现。从父母的角度看,贝贝确实变了。他每天5点半起床,床铺叠得方正。集合后站在孔子像前读《论语》,然后回教室上课。课堂上他坐得笔直,专心听讲,晚上和同学一起看新闻联播,然后回寝睡觉。
学校的孔子像,学生们站在孔像前读《论语》
在监控看不到的死角,贝贝会被戒尺打。打人的理由很随意,有时候教官检查寝室卫生,床上有东西的就要挨打。有一次他床上放了一个笔袋,教官一样一样数笔袋里的笔和杂物,他被打了15下。
教官会在夜晚的任何时候吹哨紧急集合。学生们要立刻跑去走道,保持做俯卧撑的姿势趴在地上,一趴就是几个小时。背不直的会被用衣架打。
和家长的通信要靠信件,信里绝对不能出现“我想出去”或“我在这里过得不好”,出现就会被打。只能写感恩父母,我很好,我错了,我想重新去上学。
一期课程是半年,收费三万。贝贝知道“父母是一切的始作俑者”,可在那样的环境,他最想的还是父母。“哪怕对你那么差的家庭都是温暖的,因为他们是唯一能把你带出去的人,你必须讨好他们,哄着他们。”
中秋节,家长们被允许探望孩子。贝贝隔着铁门对妈妈说:带我出去,我过得不好。妈妈心软了,办了退学手续。
回家后,他每天在枕头下藏着一把水果刀,“如果有人来抓我,我要么捅他,要么自杀”。回家后的三天,他没有睡觉,怕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又回到学校。他顺服父母,讨好他们,立刻去上学,每天叠被子、洗衣服,当他们开始讲话时他坐好倾听。
已经关闭的豫章书院后门
没有什么原谅的时刻,他突然理解了母亲的绝望。他母亲在网络上只能搜到这类学校的信息,去了北京的医院,连医生也推荐她求助特训学校。
豫章书院改变了贝贝的人生:“这所学校给我带来的负面的影响、对人生的毁灭,要远比玩点游戏多。”回到最初偏离轨道的那个时刻,为什么会得抑郁症?贝贝回忆起那时的家庭氛围,父母在闹离婚,家里充斥着争吵和暴力。他说:“真正让我着迷或者上瘾的,不是游戏本身,而是可以让我暂时忘记痛苦的环境。”
现在,他已参加工作,在一家游戏媒体工作。曾经被父母看成洪水猛兽的游戏,成了贝贝的生计来源。
05
求教于链条、受制于链条、成为链条
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从“游戏是洪水猛兽”开始的产业链。当你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,在短视频平台搜索,你会看到王琨、涂磊、X教官……他们对游戏恨之入骨,让你感觉解气。然后你给他们留言、发私信,一些自称“老师”的人加你微信,告诉你这里有一份课程,可堪称为秘籍宝典,绝对能拯救你的家庭,只是需要花几万块钱,还需要欺骗一下你的孩子(绝不会被发现)。这时你打算怎么做?
接下来,你来到了课程现场,发现这里还有一份价值39万8的更加远大的前程,买了就能成功,不买你和孩子就“废了”。又或者,你花三万块钱,把孩子送去一个训练营,收到孩子写来的格式工整的感恩信,几个月后,你发现回到家的孩子变得沉默,每天晚上都在枕下放一把水果刀。
或许直到此刻你才能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。但那些煽动你的情绪、给你虚假希望、掏空你钱包的人,已经赚得盆满钵满。
据媒体报道,中等规模的戒网瘾学校一年招生学员60人,学费半年三万元,八个月五万元,总收入450万元,纯利润超过50%,有的甚至接近100%。王琨每月开设三次线下宣讲,与约3000名家长线下见面,仅报名费就有300万。与此同时,他的线上录播课程也在继续,售价2980元。在鄂尔多斯《照亮幸福》课程现场,王琨推销他的暑期课程——《一代天骄·青少年素质成长营》,一节课结束时,售价3万9800的课程已经报名满员。
关心孩子教育、却无力管教叛逆期孩子的家长创造了戒网瘾训练营旺盛的市场需求。这些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机构,一边骂游戏树立靶子,一边高呼“拯救孩子、拯救家庭”的口号,全方位包围家长。
越努力的家长,会被卷入得越深。他们自发地成为了这个链条的下一环,成为新的生力军。在鄂尔多斯,我遇到了王艳茹。王琨课程开始当天的凌晨三点,她才到达鄂尔多斯,因为她刚从另一场活动回来。在那场活动中,她花费了18万元,成为了疯狂英语李阳的大弟子,是李阳亲口承认的“高级合伙人”。
王琨的课程上,王艳茹昏昏欲睡,当家长们冲上去报名39万8的时候,她在我耳边低声说,“韭菜被收割了”。她看不上王琨,认为王琨“就一个本事,把销讲(销售演讲)练到了极致”。她更信奉的是李阳,“李阳老师是全中国英语的教父”,这次王琨的课程邀请了李阳作为嘉宾,她是为李阳而来。
曾经风靡一时的疯狂英语逐渐没落。李阳试图通过下沉市场维持业务,他开始向王琨的方向转型,成为了互联网上骂游戏的人。2011年,他喊话“开发网络游戏的都应该判刑”,还计划在长城上烧一百台游戏机,做“新虎门销烟”;去年8月,他在直播时评价《黑神话:悟空》,“没有什么是好游戏,坏游戏,一切都是坏游戏。最近悟空很火,反应了民族的悲哀。”他也曾建议:游戏应该完全禁止,定为非法。把游戏和毒品同罪。
王艳茹浸泡在家庭教育里已有8年。她在各种机构,各种理念,各种教育方式之间游走。来到鄂尔多斯是她第二次听王琨的课程,为了“看看各路高手、取其精华”。
她40多岁,是两个男孩的母亲。在她的叙事里,大儿子从小品学兼优,中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,被宁夏两所最好的高中争抢。中考后,她奖励给了大儿子一部智能手机,然后他的成绩一落千丈。高二时,她撞见了他在被窝里彻夜玩手机,她勃然大怒,摔烂了手机,打烂了一个擀面杖,儿子因此在深夜离家出走。她穿着拖鞋找了孩子一整夜,直到孩子出现在家门外。
儿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?她向家庭教育机构求助。“我永远忘不了我在模法学堂课程现场泪流满面的样子。”王艳茹微笑着说。这是她报名的第一个机构。她当着几百个家长的面给自己的孩子道歉,机构的老师劝导她儿子,“你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,她也有犯错的时候”。老师的一句话,“当场化解了我和儿子深深的隔阂”,一个深深的相拥后,她的儿子回来了。
她被家庭教育拯救了,然后她把自己献身其中。她为大儿子报名了1万9800的课程,然后为小儿子也花了1万9800。她带他们见李阳,“李阳是最好的,那种能量,那种passion,别人根本比不上。”她的大儿子在李阳课程上痛哭流涕,嘶吼着“我的梦想是当医生!”李阳当场奖励给他500元现金。
王艳茹的两个孩子深度参与了李阳的课程。她告诉我,花18万元成为李阳的大弟子是个不会赔钱的生意,她的两个孩子是李阳暑期英语训练营的“初级教练”,“这笔钱肯定会挣回来的。”
在介绍过两个孩子的优秀后,她向我推销了李阳的课程。“李阳老师的课程正常是一万二,因为我是终身弟子,从我这里报可以半价。”
驰盈策略-股票配资网平台点评-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利率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